日期:2022/09/26
时光无痕,岁月留声。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七十年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演出了一大批经典隽永的艺术精品,多年来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舞蹈《草原上的热巴》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经典保留节目,创作于1957年,由著名舞蹈家欧米加参、张苛共同编导,刘行作曲,欧米加参担任领舞。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铜质奖章,并被收录在电影《彩蝶纷飞》中,获“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提名奖。
“热巴”是藏族人民对民间艺人的一种称呼,同时也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象征吉祥的民间舞蹈形式。编导利用“热巴”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表现了节日中热巴艺人和百姓欢腾庆祝的热闹场景。
该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是集歌、舞为一体,从头至尾洋溢着热情激昂和欢快吉祥的气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反映了在旧时代过着苦难生活的流浪热巴艺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主人,获得新生。
传统热巴有着悠久的历史,既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又凝聚了藏族百姓、尤其是流浪热巴艺人的智慧。欧米加参等艺术家将传统热巴经过艺术化改编搬上舞台,使传统热巴第一次以舞台审美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是传统热巴走向当代艺术的一次飞跃。
这个作品主要经历了三个版本的改编过程:
第一个版本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给西藏歌舞团学员排练的作品,是没有剧情的民间跳法,音乐是传统的热巴鼓点与铃声的结合。
1956年,西藏歌舞团二十多个演员来到中央民族歌舞团学习,希望欧米加参和爱人格桑慈玛、二弟叶甸能把当年跟随热巴艺人,学习、掌握的传统热巴舞教给西藏歌舞团的演员们。欧米加参他们非常乐意,把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西藏歌舞团的学员们。当时,欧米加参是以“热巴”原有素材结构来编排组合教他们的,还在组合中设置了角色。
西藏歌舞团的演员们学会后,向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领导作汇报演出。团领导看后,认为这一组合无论是题材,还是舞蹈形式都很好,决定组织舞团人员自己排演,在原有的热巴组舞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构思。
第二个版本是中央民族歌舞团对第一版的改编。这一版赋予作品新的主题,即流浪热巴艺人在新中国翻身做主人,获得新生。作品增加了女子弦子舞蹈,表现百姓与热巴人的共舞。
欧米加参负责动作的选取编排、风格的把握、技术技巧的传授等。张苛负责对作品的结构进行创作与把握,在舞蹈构思、队形变化等方面出了不少好点子。作曲刘行、赵行达根据欧米加参和妻子提供的铃鼓舞鼓点节奏和弦子旋律,创作出了贴合的音乐。该版由欧米加参扮演“阿鸟热根”(领舞老汉),张曼茹扮演“热萨玛”(女鼓手),金欧扮演“阿拉卡旧”(小丑),李秀蜀扮演女领唱,演员共24人。
这一版本于1957年参加在苏联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比赛,获得了铜质奖章。
第三个版本是“文革”后的复排版。欧米加参在保持藏语习惯的前提下再次修改歌词,新的内容歌颂了党和毛主席,反映了热巴人获得新生的喜悦之情。这个版本后来收录在民间歌舞集锦电影《彩蝶纷飞》中,获得“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提名奖,并成为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保留剧目。
2021年,《草原上的热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
供稿:信息中心
编辑、制作/杨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