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时间:
简体  |   繁体
《融聚千年》首演倒计时7天•主创说|总导演董雪海:用舞台艺术形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日期:2024/12/22

编者按:

由中央民族歌舞团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音诗画《融聚千年》即将推出。这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下简称“铸牢”)主线,以高水平的舞台艺术形式生动展现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恢宏历史的舞台作品,凝聚了主创团队和众多专家、领导的心血与智慧。近期,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系列访谈实录,听听主创团队、演员代表的创排心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一年多前,在启动创作《融聚千年》之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用艺术形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作为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怎么去学习怎么去创作?带着疑问,我们开始了各种学习和参观,学习了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看了各种展览,并在工作群里共同分享一些学习成果,特别是在团领导的帮助下,陆续邀请到几十位文学、考古、文艺等方面的专家与主创团队座谈,为我们传经送宝。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开了大大小小100多次创作会,文案经过了50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目前首演的这版《融聚千年》的方案。

通过学习,主创团队一致认为,整台节目不仅要保留我们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歌舞乐特色,还要用艺术去讲好交往交流交融(以下简称“三交”)的故事,不要口号化、说教化,要用艺术美的形式,从文化的视角讲述融通古今的“三交”历史和典故,用艺术作品激发观众心灵的感动,从而发自内心地去读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整台节目由一名当代青年作为戏剧人物串联,让整台节目更加顺畅和具有逻辑性。当代青年翻开手中的书,引导观众的视角进入历史长河……观众看到舞台上的所有画面,可能是他手中的书,也可能是他脑海中想象的画面。节目以他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探寻中华文脉为事件,带领观众沉浸式地走进三个篇章中,让观众一起“聆听融通古今的历史共鸣”、“触摸美美与共的万疆画卷”、“走进同心共筑的美好家园”。

与我们以往的创作相比,这台节目有很大的不同。首先面对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因为毕竟离开了我们长期以来创作的一个“舒适圈”。讲“铸牢”,讲“三交”,要从底层逻辑入手,不光是习以为常的不同民族歌舞乐1+1叠加热闹欢快而已,而是按照融的理念合众为一,融入更多表现形式,节目内容也更加丰富。

比如节目内容中多处采用古今共鸣的方式,融合当代审美进行表达。其次充分发挥歌舞团的民族特色,将民族特色器乐、舞蹈、唱腔等跨界融合呈现,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还有在主题方面,我们希望强调作品的柔性叙事能力,让观众在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共情的历史记忆、共通的人文情感中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

创作演出《融聚千年》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从创作、排练到演出,我们深入地走进书中,又从书中走出来,最终是希望用艺术的形式,把主创团队的理性思考进行感性呈现。


供稿:信息中心

图/张宇鑫、王靖祺

编辑、制作/杨春苗

©中央民族歌舞团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25342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3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9号 邮编:100081   技术支持:国家民委舆情中心

搜索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