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时间:
简体  |   繁体
惊艳亮相!中央民族歌舞团大型原创民族音诗画《融聚千年》成功上演

日期:2025/01/01

12月29日、30日,由中央民族歌舞团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音诗画《融聚千年》在民族剧院成功上演。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中央民族歌舞团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提取文物古迹、历史典故和千古佳话等中华文化符号,创造性创新性艺术创作转化,历时一年多倾情打造了大型原创民族音诗画《融聚千年》。


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内流光溢彩,在巨大的弧形屏幕和多幅条形移动屏幕衬托下,整个舞台似一幅立体流动的精美画卷。

《融聚千年》分为“序幕”“尾声”以及“古今共鸣”“万疆共美”“家园共筑”三个篇章。以一位“当代青年”作为戏剧人物串联全场,以音乐短剧、情景器乐演奏、新创器乐秀以及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广大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地域的中华文化盛宴,鲜活生动地展现了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恢宏历史文化和美好家园。








第一篇章中,“当代青年”引领观众的目光,在有八千年历史的中原贾湖骨笛与塔吉克族鹰笛、藏族鹰骨笛、新疆特色乐器艾捷克合奏中听到千年回响;在舞者灵动的舞姿中看到玉石传承的文化底色;于“月亮歌”中感受明月传递的千古情感;被大唐盛世的宫廷雅乐交织的融合色彩所惊艳。一个个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古今共鸣,展现了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








第二篇章中,“当代青年”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丝绸之路上看到新疆古龟兹舞蹈等元素描绘出“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瀚画卷;在马骨胡、月琴、木叶、玎琴、芦笙等多种西南地区特色民族乐器的天籁交响中,聆听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和美旋律;在少数民族所创作的诗词曲中,看到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中华儿女都有着共守国土、维护统一、和平幸福的家国愿望。










第三篇章中,“当代青年”从历史山河中走出,感叹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守护山河、保卫家国的愿望一脉相承,他兴奋地跟随着各族青年们的奋斗步伐,共同感受新时代共有家园的崭新面貌和幸福生活,共同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新时代故事。


随着主题歌曲《寻迹千年》动人的旋律响起,演出接近尾声。大屏上再次出现的一个个历史人物形象、一个个中华文化符号,犹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斗,为“当代青年”们融聚起文化的力量,去谱写更加美好的崭新篇章。

在观众的如潮掌声中,《融聚千年》完美落下帷幕。整场演出集中展示了“五个共同”的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及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立体式全景式反映中华儿女凝心聚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画卷。


本台演出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融聚千年》艺术总监王成刚,创作研究部主任、《融聚千年》总导演董雪海,以及歌舞团年轻创作人员等组成核心主创团队,众多领域专家指导顾问,由中央民族歌舞团腾格尔、吴彤等艺术家和众多优秀青年歌舞乐演员共同出演。

董雪海介绍,“整体节目按照融的理念合众为一,融入更多表现形式,多处采用古今共鸣的方式,融合当代审美进行表达,并将特色器乐、舞蹈、唱腔等跨界融合呈现,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希望用艺术作品激发观众心灵的感动,从而真正读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王成刚表示,“这台演出用一种柔性的叙事来表达历史、文化、家国,进而演绎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背后蕴含的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史,传递各民族拥有共同家园、共同身份、共同名字、共同梦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希望用艺术的力量,推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精彩演出受到社会各界观众极大好评。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张天彤表示:“整场节目歌舞乐交相辉映,静与动、慢与快交替,唱与白、乐与舞呼应,内容与情境(舞美)交融,演员与观众互动。好多个原创的声乐作品和舞蹈作品可圈可点,定会成为日后‘留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经典佳作。”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景俊美说:“《融聚千年》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完美展现了华夏千年的文化,在链接历史和当下,交融呈现不同民族艺术中谱写了文明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在音、诗、歌、舞、剧中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综合展现了中央民族歌舞团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和水平。”

中央政研室一名干部看后激动地表示:“非常震撼!宏阔的场面,真是2024年的精神大餐,主旋律正,能量满满!”

自然资源部王力然说:“太震撼了!深受触动。千年的文化,千年的传承,用《融聚千年》这部剧精彩呈现,绝对是视听的盛宴。文案异常精美,舞蹈灵动展现,歌声沁人心脾,让人在大美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悠久与辉煌。感谢演职人员的辛苦付出。”

国家民委机关一名干部表示:“《融聚千年》以‘融’为导向,展现了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恢宏历史,讲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文化盛宴。从元明清少数民族所作诗词歌赋里蕴含的大一统思想,到如今各民族歌舞表演和器乐演奏的交流互鉴,无一不彰显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自觉、体现着‘五个共同’、展现着‘五个认同’。节目主题昂扬、舞台绚烂、音诗慷慨,每个观众都能在不同的层面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

更多观众纷纷表示:“《融聚千年》气势恢宏,贯穿古今,博采各民族歌舞众长,奏响民族千年交融的宏伟乐章。”“全景式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风情、不同时代的融合汇聚。为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创新力、表演力、协作力点赞。”……

时值新年到来,《融聚千年》的成功上演为首都观众奉献了一台精彩绝伦的新年大礼。多家主流媒体对演出也给予广泛关注和报道。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网、新华社、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央视音乐频道、北京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平台对本台演出进行报道,阅读总量达200余万。中新社《中国新闻报》12月31日对该演出进行整版报道。


供稿:信息中心

视频/马可

图/王靖祺

文、制作/杨春苗

©中央民族歌舞团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25342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3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9号 邮编:100081   技术支持:国家民委舆情中心

搜索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