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27
作曲 赵博:
我在接《融聚千年》音乐创作任务的时候,就了解到这是一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演出,因此我们所有的创作不管是什么样的呈现形式,都需要紧扣主题。
这场演出不像以往的常规晚会,其舞台表现形式很多是跨界融合。整场演出并没有专职主持人,而是通过一种戏剧的表达和一些桥段,来把这些节目串连起来,这种突破和创新以及表达的流畅度,从联排的整体效果来看还是挺好的。
我在《融聚千年》中创作了序幕、舞蹈《玉色》、乐舞《乐舞华彩》三个作品。作为序幕音乐当然要有一定的服务性的功能,也就是要把晚会的开端做好,把形式做足,引入后面的节目。
《玉色》是一个以玉石为题材的女子群舞。玉石更多的是表现一种内在人文精神,所以在音乐呈现上没有那么外在,而是娓娓道来,根据编导对音乐的要求,来配合舞蹈完整展现出来。
《乐舞华彩》是一个以“融”为理念、融合了多个民族的节目,这个节目最终的呈现效果很好。节目后面带了一个引出下一篇章的桥段的引子,这也体现出这次的作品创编跟以往是不一样的,在节目衔接这方面的突破比较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晚会类型,而是偏向于作品类型的一次创作。
舞蹈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很重要,但是它毕竟还是以服务为主,更多的是为了服务好舞蹈而进行创作。舞蹈表现丰富了,音乐自然就丰富了,不管是从色彩上还是在气氛上。在舞蹈音乐的创作中,大部分是音乐先行。一般是导演先有一个初步构思,然后会和作曲就这个构思进行深入沟通,把感觉传达到位后,我们做出音乐小样,导演听后提出建议意见,我们再去调整,这个是音乐先行的做法。我创作的这三个作品都是音乐先行。这三个作品相对来说偏现当代一点,音乐表达也遵循了这场晚会的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曲 刘晔:
在《融聚千年》的音乐创作中,我创作了《鼓舞中华》和《山水和鸣》。在《鼓舞中华》里,我用一首大家很熟悉的歌曲旋律作为贯穿,通过融合各民族的鼓点和节奏来营造出盛世中华的景象。开始以铜鼓古老的音色引入,然后神秘的大鼓慢慢进入,引领着中华民族的魂脉,既而多个民族的打击乐器纷纷加入齐奏合鸣,并分别展示各民族的特色节奏,最后以交响乐与打击乐的融合辉煌结束,让人振奋,具有鼓舞人心的震撼效果。
在《山水和鸣》中,用了8种少数民族乐器,比如壮族的马骨胡、彝族的月琴、苗族的芦笙和葫芦笙、侗族的牛腿琴,还有云南少数民族的叮琴、铓、巴乌,并用了树叶来制造特殊的音响。我们试图把各种民族的特色乐器互相融合,营造出一种从水滴到山泉,再到流水潺潺,最后到瀑布的一种“山水和鸣”的效果。在这个作品里,我们还用马骨胡和树叶来模仿鸟叫声,用雨棍来模仿流水的声音,更好地去体现山水间互相交融的效果。
作曲 李天一:
我在《融聚千年》中担任了主题曲《寻迹千年》和小合唱《青春山河》的作曲。《寻迹千年》的音乐整体风格是一首具有画面感、故事感和代入感的古风歌曲,在音乐上除了运用了马头琴、埙等乐器,又融入了一些现代审美的手法,例如吉他、通俗伴唱等。因为歌词里面包含了这台晚会中出现的代表中华文明5000年的多种文化符号,它的历史长度和厚度都很有分量,因此在音乐中我更希望以非常唯美、非常浪漫,且古今融合的曲风,把这么多的内容用诗意的方式呈现出来。希望以又好听、又浪漫、又轻松的方式,让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能通过歌曲去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去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青春山河》这个作品跟《寻迹千年》这首古风歌曲不一样,这个作品更多是以青春、时尚、轻快的曲风来呈现,节奏非常明快。这也是一次新的尝试,是我们团推出的比较少有的、时尚流行的小合唱曲目,特别是跟歌词一起表现,让年轻人能够感受到在祖国山河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他们以青春脚步奔向山河的画面和愉快的心情表达出来。
供稿:信息中心
图/张宇鑫
编辑、制作/杨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