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时间:
简体  |   繁体
音乐会《人民的非遗——家乡的乐》


探索非遗之美,讲好非遗故事。中央民族歌舞团主题音乐会《人民的非遗》系列立足于中华优秀文化,从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以“原汁原味”的艺术制作理念,让一件件、一曲曲各具特色的“非遗”作品相融于艺术舞台,期望用非遗作品唤起各民族共同的记忆,营造起全民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此次音乐会分为《家乡的歌》《家乡的乐》两场,展示的作品分别从世界级、国家级或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选取,两场晚会各具特色,将从不同角度展示非遗文化魅力。


本台音乐会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中的“传统音乐”类别里,从401个子项目中精心挑选出14项进行编配整合而创作的,涵盖京族独弦琴艺术、朝鲜族伽倻琴艺术、蒙古族呼麦、藏族扎木聂弹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朝鲜族民谣《阿里郎》、藏族民歌《阿玛勒霍》、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片段《乌扎勒木卡姆》、广西民歌《刘三姐歌谣》等14个节目共同组成。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婉转悠扬的羌笛拉开了演出的序幕。明朗动听的歌声与伽倻琴、奚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歌手情绪缓缓展开,歌声中描绘的画面浮于听众眼前,让人沉醉其中。


扎木聂声声悦耳,芦笙回翔婉转,“花儿”曲调高昂,独弦琴轻语呢喃……从雪域高原到绚丽南国,不同的乐声如同璀璨繁星般闪耀,它们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波澜壮阔的音乐画卷。


马头琴浑厚深沉,刘三姐的歌谣余音袅袅,木卡姆绚丽唱腔奔放……每一种声音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独特风情,每一段旋律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多元与丰富,它们相融在一起,共同奏响了华丽多彩的音乐篇章。



文脉传承不绝、历久弥新,一曲《声声不息》不仅仅是对音乐的演绎,更是对文脉的致敬与延续,让我们在“声声不息”中,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

©中央民族歌舞团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25342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3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1号 邮编:100081   技术支持:国家民委舆情中心

搜索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