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时间:
简体  |   繁体
《融聚千年》观后评|雷达:舞动千年 融汇今朝

日期:2025/02/10


大型民族原创音诗画《融聚千年》首演综述

12月底的北京,寒风凛冽,民族剧院内却热情如火。中央民族歌舞团大型原创音诗画剧目《融聚千年》首演,这是一场融合了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精彩演出,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性,成为一场视觉与灵魂的双重盛宴。

一、以“融”为核心理念,通过音诗画艺术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强调了文明的交流互鉴和文化的融合。这种鲜明的主题贯穿了整场演出,也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性。

1.形式多样:以舞蹈、歌唱、音乐、诗颂的形式,每个节目都有对时空的回眸与记忆,展现历史的对话与交流,或回溯、或穿越、或碰撞,以时空苍穹的视角完成了一场文化的寻根之旅。如:以一位当代青年翻阅书时感叹中华文明延绵中,对“数千年历史”的探索之心,走进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开启了一场贯穿古今的文化之旅。以中原贾湖骨笛与藏族鹰骨笛、塔吉克族鹰笛以及维吾尔族艾捷克的交流对话,器乐重奏《千载回响》的古乐,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和对文化起源的探寻。千年的音响,和谐的旋律,寓意着中华文明的共鸣乐章。

2.艺术主题呈现清晰:剧目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非常明确,通过具体的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和中华文化的独特主题。如:女子群舞《玉色》以灵动风姿点亮玉石的温润之光,绘就一幅以熠熠玉色光耀中华的画卷。男声吟唱的《今时明月》,唱出了明月下诗意相逢的情感。乐舞《盛世华彩》表现长安之夜的辉煌,一展盛唐景象,唐代乐舞交织出绚烂色彩,庚续着中华传统脉络。

3.舞台设计创新:舞台设计上的创新,如“借景造史、借景造意”,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历史长卷”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了时光交汇、古今穿越的视觉感受,新颖的舞美设计增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引发了强烈情感共鸣,这样的情感共鸣,民族自豪感油然呈现。

二、以“汇”为手段,探寻文化自信,庚续民族传统来自于强烈的文化自信心,彰显文化自信需要民族情感共鸣点的基础支撑。

1.剧目中的情景合唱《青春山河》、群舞《万里驼铃万里波》、器乐合奏《川流云响》等,都以贯穿古今追求文明之路的理念,寻求相遇共震之举。取自大自然的音韵,多彩的民族生活编织出一幅共美图景。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传递价值观、展现民族精神的使命。这种文化自信与艺术表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自豪感。它源于对本民族的历史、传统、语言和习俗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当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时,这种自信会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艺术通过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这种自信传递给每一个个体,激发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文化自信的直接体现。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文化的传递者。

2.在音舞诗话《诗乐光华》中,以历代少数民族代表性诗歌,表达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音乐短剧《一路生花》呈现民族地区的历史性巨变。民乐秀《绽放》奏出美美与共的音符,情之共融。独唱《你我共家园》以温暖悠扬的旋律满含情感,唱出各族儿女像石榴籽紧紧拥抱的情谊。

3.打击乐《鼓舞中华》、歌曲《寻迹千年》等融汇了中华大鼓、民族特色鼓的铿锵鼓点,气势磅礴,共同奏响共筑中国梦勃勃生机的旋律。以上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呈现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这些作品为文化自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提升了艺术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自我与他者的桥梁,让文化自信的光芒照亮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

三、传承与创新。

1.传承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双轮驱动,相辅相成。《融聚千年》是一次传承与创新的探索,把历史的长河浓缩于舞台上,以诗歌画等舞蹈语言诠释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如同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光飞逝下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追求。

2.创作内容的核心在于“融合”,从艺术视角来讲述“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用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引导各族各界观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民族观,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3.传承是文化延续的基石,让我们能够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但仅仅传承是不够的。创新才是文化活力的源泉,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审美趋势,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四、首演后的思考。

首演的成功后,更多的是应该思考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演的成功更应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一位参与者都应有引发思考的责任。提醒我们,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地挑战自我。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综上所述,《融聚千年》晚会以其鲜明的主题、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明确的艺术表达、创新的舞台设计、强烈的文化自信展现、情感共鸣以及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特点,成功地吸引了观众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继续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让这份千年的融聚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成为沟通心灵与心灵的纽带。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供稿:信息中心

图/王靖祺

制作/杨春苗

©中央民族歌舞团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25342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3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9号 邮编:100081   技术支持:国家民委舆情中心

搜索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