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时间:
简体  |   繁体
风情歌韵 | 民族声乐之——蒙古族呼麦

开栏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便是其中光辉灿烂的精神财富之一。民族歌曲产生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很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流传,它们承载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丰富的思想情感。

本公众号开设“风情歌韵”栏目,旨在向大家介绍各民族独具魅力的民族声乐艺术。让我们跟随这朗如珠玉、宛如天籁的歌声,共同领略民族声乐艺术的缤纷璀璨。

民族声乐之——蒙古族呼麦



呼麦是一种喉音演唱艺术,演唱时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或多个声部,声带发出的是低沉的基音,而口腔发出的是高亮的泛音,加上气息的调控,口腔共鸣点的变化就可在高音部形成旋律,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




据考证,呼麦的历史可以远溯至匈奴时期。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猎和游牧中虔诚模仿大自然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然、宇宙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由此人体发声器官的某些潜质得到开发,一人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动物的声音时可以发出"和声",即呼麦的雏形。




呼麦演唱时的方法是首先把声带放松,利用口腔内的空气振动声带产生共鸣,发出基础低音,然后巧妙地调节舌尖的空隙,用一股气息冲击发出高泛音。于是形成在持续低音的基础上,不断地产生高音区的曲调。用这种方法演唱,可以清晰地听到一个人同时发出两种声音或多个声音,即高音区的曲调和低音区的持续音。



蒙古族呼麦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歌唱形式在今天备受关注,聆听一段呼麦,仿佛踏上一场身未动、心已远的旅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阔天地不就在眼前吗?


2006年蒙古族呼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央民族歌舞团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25342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3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1号 邮编:100081   技术支持:国家民委舆情中心

搜索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